<u id="upe4z"></u>
<form id="upe4z"><source id="upe4z"><dl id="upe4z"></dl></source></form>

          <wbr id="upe4z"><legend id="upe4z"></legend></wbr>

              導航欄 ×
              你的位置: 作文網 > 優秀作文 > 導航

              中考物理知識點:浮力的利用

              發表時間:2025-03-16

              中考物理知識點:浮力的利用(錦集3篇)。

              中考物理知識點:浮力的利用 篇1

              一、電路

              電流的形成: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。(任何電荷的定向移動都會形成電流)。電流的方向:從電源正極流向負極。電源:能提供持續電流(或電壓)的裝置。

              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。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。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。

              有持續電流的條件:必須有電源和電路閉合。

              導體: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。如:金屬,人體,大地,鹽水溶液等。

              絕緣體: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。如:玻璃,陶瓷,塑料,油,純水等。電路組成:由電源,導線,開關和用電器組成。

              電路有三種狀態:

              (1)通路:接通的電路叫通路;

              (2)開路:斷開的電路叫開路;

              (3)短路: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極上的電路叫短路。電路圖: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。

              串聯:把元件逐個順序連接起來,叫串聯。(任意處斷開,電流都會消失)并聯:把元件并列地連接起來,叫并聯。(各個支路是互不影響的)

              二、電流

              國際單位:安培(A);常用:毫安(mA),微安(A),1安培=103毫安=106微安。測量電流的儀表是:電流表,它的使用規則是:

              1、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;

              2、電流要從"+"接線柱入,從"-"接線柱出;

              3、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;

              4、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。

              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:1.0~0.6安,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.02安;2.0~3安,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.1安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電壓

              電壓(U):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,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。國際單位:伏特(V);常用:千伏(KV),毫伏(mV)。1千伏=103伏=106毫伏。測量電壓的儀表是:電壓表,使用規則:

              1、電壓表要并聯在電路中;

              2、電流要從"+"接線柱入,從"-"接線柱出;

              3、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;

              實驗室常用電壓表有兩個量程:1.0~3伏,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.1伏;2.0~15伏,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.5伏。

              熟記的電壓值:1、1節干電池的電壓1.5伏;2、1節鉛蓄電池電壓是2伏;3、家庭照明電壓為220伏;4、安全電壓是:不高于36伏;5、工業電壓380伏。

              四、電阻

              電阻(R):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

              (導體如果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,那么電阻就越大,而通過導體的電流就越小)。國際單位:歐姆(Ω);常用:兆歐(MΩ),千歐(KΩ);1兆歐=103千歐;1千歐=103歐。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:材料,長度,橫截面積和溫度(R與它的U和I無關)?;瑒幼冏杵鳎?/p>

              原理: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作用: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。

              銘牌:如一個滑動變阻器標有"50Ω2A"表示的意義是:阻值是50Ω,允許通過的電流是2A。

              正確使用:a,應串聯在電路中使用;b,接線要"一上一下";c,通電前應把阻值調至的地方。

              五、歐姆定律

              歐姆定律:導體中的.電流,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,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。公式:式中單位:I→安(A);U→伏(V);R→歐(Ω)。公式的理解:

              1、公式中的I,U和R必須是在同一段電路中;

              2、I,U和R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;

              3、計算時單位要統一。

              歐姆定律的應用:

              1、同一電阻的阻值不變,與電流和電壓無關,其電流隨電壓增大而增大。(R=U/I)

              2、當電壓不變時,電阻越大,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。(I=U/R)

              3、當電流一定時,電阻越大,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。(U=IR)

              電阻的串聯有以下幾個特點:(指R1,R2串聯,串得越多,電阻越大)

              1、電流:I=I1=I2(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)

              2、電壓:U=U1+U2(總電壓等于各處電壓之和)

              3、電阻:R=R1+R2(總電阻等于各電阻之和)如果n個等值電阻串聯,則有R總=nR

              4、比例關系:電流:I1:I2=1:1(Q是熱量)

              電阻的并聯有以下幾個特點:(指R1,R2并聯,并得越多,電阻越小)

              1、電流:I=I1+I2(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)

              2、電壓:U=U1=U2(干路電壓等于各支路電壓)

              3、電阻:(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電阻的倒數和)如果n個等值電阻并聯,則有R總=R

              4、分流作用:;計算I1,I2可用:;

              5、比例關系:電壓:U1:U2=1:1,(Q是熱量)

              中考物理知識點:浮力的利用 篇2

              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:正電荷和負電荷。

              (1)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;

              (2)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。

              同種電荷互相排斥,異種電荷互相吸引。

              電路的基本組成:

              (1)電源:提供電能的裝置;

              (2)用電器:消耗電能的裝置;

              (3)開關:控制電路通斷的元件;

              (4)導線:連接電路。

              兩種基本電路的連接方式:

              串聯電路、并聯電路

              電流表的使用:

              (1)電流表必須和被測用電器串聯;

              (2)電流必須從正接線柱流入,負接線柱流出;

              (3)選擇合適的量程(0~; 0~3A)

              電流用符號“I”表示,電流的單位是安培,符號是“A”。

              串、并聯電路的`電流規律:

              (1)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都相等;(即I串=I1=I2)

              (2)并聯電路中,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。(即I并=I1+I2)

              中考物理知識點:浮力的利用 篇3

              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制成的。

              使用溫度計前應先觀察它的'量程和分度值。

              溫度計的使用方法:

              (1)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,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。

              (2)要等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;

              (3)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液體中,視線要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。

              物態變化:

              (1)熔化:固→液,吸熱(冰雪融化)

              (2)凝固:液→固,放熱(水結冰)

              (3)汽化:液→氣,吸熱(濕衣服變干)

              (4)液化:氣→液,放熱(液化氣)

              (5)升華:固→氣,吸熱(樟腦丸變小)

              (6)凝華:氣→固,放熱(霜的形成)

              晶體、非晶體的熔化圖像:

              液體沸騰的條件:(1)達到沸點(2)繼續吸熱

              自然界水循環現象中的物態變化:

              (1)霧、露――――液化

              (2)雪、霜――――凝華

              使氣體液化的途徑:(1)降低溫度 (2)壓縮體積

              精品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