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u id="upe4z"></u>
<form id="upe4z"><source id="upe4z"><dl id="upe4z"></dl></source></form>

          <wbr id="upe4z"><legend id="upe4z"></legend></wbr>

              導航欄 ×
              你的位置: 作文網 > 優秀作文 > 導航

              小學三年級課件

              發表時間:2025-06-02

              2025小學三年級課件(實用14篇)。

              小學三年級課件 篇1

      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      1、通過學習課文,了解劉胡蘭為了嚴守黨的機密,面對兇殘的敵人英勇不屈、光榮犧牲的悲壯事跡,激發學生對劉胡蘭的崇敬之情。

              2、繼續學習結合上下文理解比喻句和毛澤東同志的題詞。

              3、練習有語氣地朗讀課文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重點:結合上下理解難句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難點:

              1、理解比喻句“劉胡蘭像像鋼鐵成似的,一點也不動搖?!?/p>

              2、理解毛澤東同志為劉胡蘭的親筆題詞“生的偉大,死的光榮?!?/p>

      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      一、導入新課。

              今天,我們繼續用結合上下文理解難句的方法來學習一篇課文。

              板書課題:劉胡蘭

              齊讀課題。

              二、范讀課文。

              思考:課文講了一件什么?記下懂的內容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學習第一自然段。

              1、指名讀。思考:這一有幾句話?第句講了什么?

              2、“陰沉沉”、“寒風”是什么意思?環境描寫在這里起什么作用?

              3、第一自然段應用什么語氣讀?指導朗讀。

              四、學習第二自然段:

              1、默讀思考:想想敵人對劉胡蘭采用了哪些手段?

              在敵人面前劉胡蘭是怎樣說的的,怎樣做的?

              2、分組討論:

              聯系上文,理解“劉地像鋼鐵鑄似的,一點也不動搖。”

              3、看第一幅插圖,畫面上反映了劉胡蘭怎樣的英雄形象?

              4、指導有語氣地朗讀。

              5、小結學不:二讀標句子;二讀抓重點語語,理解句子,三讀有語氣。

              五、自學第三自然段。

              1、(投影)默讀思考:

              (1)敵人又采取了什么手段?

              (2)面對殘暴的敵人,劉胡蘭怎樣與敵人進行斗爭?

              (3)劉胡蘭的這些舉動說明了什么。

              2、看第二幅插圖,理解課文內容。

              3、練習有語氣朗讀。

              六、學習第四自然段。

              1、思考:“生”、“偉大”、“光榮”什么意思?

              2、聯系各段的內容,談談對毛主席為劉胡蘭親筆寫的挽詞“生的偉大”,“死的光榮”的理解。

              3、練習有語氣朗讀。

              七、小結全文。

              八、齊讀全文。

              小學三年級課件 篇2

              一、利用活動化教學,激發興趣

              在設計這堂課時,我努力讓學生在游戲中、在參與活動中,感悟并提高一定的道德認知,通過活動化教學力求改變過去我講你聽的方式。在活動化教學中,注意了活動的層次性、目標性。我設計了四個活動:第一個活動是“猜猜他(她)是誰?”,通過每個學生各具特色的自畫像,介紹自己、理解自我,并通過與他人比較,初步意識人與人存在著差異。第二個活動是“圓圈變變變”,通過大家在圓上作畫,讓學生知道,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想象。第三個活動是“說說你發現的不同”,在這個環節讓學生通過比賽,了解各地方,各國家,各民族之間人與人是不一樣的,正因為不同才有了我們多彩的世界。第四個活動是“尋找小星星”,圍繞學生的學校生活,讓學生想一想、說一說,班里有哪些“多彩的小星星”,讓學生意識到:正因為每個同學的不同,我們的班級生活才會豐富多彩。讓學生明白只有大家共同努力,各自發揮不同的優勢,才能使我們的班級更加豐富多彩,思想在此受到了震撼,得到了升華,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明白道理,學到知識。這幾個活動的設計都是有目的的,貫穿著邏輯性,可以說是逐步提升。

              二、“用教材教”勝過“教教材”。

              首先我將教材中的活動一:我的自畫像內容改在了課前完成,一開課我就將他們上交的自畫像拿出來讓他們猜,引入第一個游戲,在猜測中對人與人之間的不同,能有一個感性的認識。

              我還注意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課程資源。讓學生交流自己調查的生活中人與人有哪些不一樣?拓展了學生的思維。又如:讓學生圍繞自己的學校生活,回憶上學以來,班上有哪些多彩的小星星。這些話題應該都是孩子們經歷過、熟悉的事情,通過孩子們自己的生活進行教育,在自身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學習,努力調動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驗。把兒童自身生活經驗作為教材資源,這樣兒童在課堂上發揮的作用就很大。我覺得,這是我在教學這節課中自己的大收獲

              新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構建的課程生活,要了解兒童是不容易的,所以教師要變“備教材”為“備兒童”。由于新課程強調師生互動,課堂上就會不斷生成新的問題,這就需要教師具備更好的教學藝術和智慧去面對學生生成的問題。盡管這次課也給我留下了不少遺憾,但在遺憾中我也收獲了許多。我想,在今后的實踐中我將不斷的探索、前進!

              三、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

              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,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程,應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,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。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,體驗社會生活,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,逐漸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。

              小學三年級課件 篇3

              一、教學目標

              1、知識與技能:了解父母為自己的成長付出了許多的心血,感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,喚起學生對父母由衷的愛。

              2、過程與方法: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活動,體會家庭親情。

              3、情感、態度與價值觀:感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和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。

              4、行為習慣:在活動中學會關心父母,以恰當的方式孝敬父母長輩。

              二、教學重點

              1、引導學生體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。

              2、懂得感激父母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教學準備:

              多媒體課件(歌曲《世上只有媽媽好》、詩歌《父母的疼愛》等)、親情樹及紙做的樹葉、道具(爸爸用的茶杯、報紙等,媽媽用的圍裙、毛衣等,孩子用的籃球、吃的食物、喝的飲料等。)、每人一張親情卡。

              四、課時安排:

              1課時

              五、教學過程:

              (一)歌曲導入,激發情感

              小朋友,有一首歌,我會唱,你會唱,大家都會唱,這首歌唱出了每個孩子的心聲,打動著每個人的心靈。(音樂聲起《世上只有媽媽好》)

             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爸爸、媽媽的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、無時不有。今天我們就一起用心去感受一下父母的疼愛。齊讀課題。

              (二)回憶疼愛——親情故事會

              1、學生閉上眼睛回憶生活中父母疼愛自己的事

              2、四人小組交流。

              3、親情故事會。(課件出示提示語)、每當我生病時……

              、每當我------時……

              、每當我------時……

              、每當我------時……

              (三).體驗疼愛——親情表演會

              剛才我們開了親情故事會,現在大家愿不愿意將剛才的故事編成一個小劇本來演一演呢?(課件出示演出提示):每當餐桌上有好吃的……

              每當我生日時……

              有生病了……

              有天突然下雨,而我又沒帶傘……

              2、小組表演。教師觀察指導。

              3、家庭劇場。教師隨機采訪。

              (四)、深化認識,學會回報

              1、父母為我們辛勤付出了這么多,作為他們的孩子你又該為爸爸媽媽做些什么呢?(大屏幕出示情境內容):在爸爸媽媽吵架時……

              在爸爸媽媽生病時……

              在爸爸媽媽勞累時……

              在爸爸媽媽忙碌時……

              2、學生任選一個題目,用一兩句話說一說“你會怎么做?”

              (五)深化情感,親情綻放

              1、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比山還高,比海還深,下面我們就用一首詩來表達一下我們對父母的一份敬意吧!(大屏幕顯示《父母的疼愛》)

              爸爸媽媽

              你們是樹,我是樹上的一片樹葉、一朵花、一個果。

              是你們給了我一個溫暖的家。

              在你們的疼愛下,我一天天快樂幸福地長大……

              2、讀了這首詩,學了這一課,你有什么話要對爸爸媽媽說嗎?請你選一句想對父母說的一句話寫在心型的親情卡上。

              (六)小結

              此時此刻,我想我們每個同學的心都充滿著對父母的感激之情,我希望大家回去后在父母的幫助下也做一棵這樣的親情樹。如果你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父母或者其他長輩做一件事,你就在大樹上貼一片樹葉、一朵花或一個果,爭取早日讓親情樹枝繁葉茂。后老師祝大家在父母的疼愛下茁壯成長、天天快樂!孩子們,我們也一塊兒來祝福爸爸媽媽:(生齊念)祝爸爸媽媽天天快樂!

              小學三年級課件 篇4

              一、教學目標:

              1、結合自己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,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,以及學校與自己成長的關系。

              2、通過觀看學校的櫥窗、展板、專欄、校園特色角等,感受校園文化的豐富內涵,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,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。

              3、通過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和全校師生取得的各種成績,形成為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,在潛移默化之中,讓學生產生“我也要為校爭光”的愿望。

              4、初步了解一些我國不同地區、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學校,以開闊學生的視野,增進對學校的認識和對未來學校的憧憬。

              二、教學重點:

              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,以及學校與自己成長的關系。感受校園文化的豐富內涵,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難點:

              從校園文化中,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,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,產生為校爭光的愿望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活動準備:

              1、收集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照片,學校的展板、專欄、文化墻、校園特色角等的照片,以及過去和現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圖片。

              2、收集我國不同地區、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學校的照片。

              四、教學過程

              (一)音樂引入

              1)播放歌曲《校園中的喜悅》

              2)提問:聽了這首歌,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嗎?你們喜歡學校的生活嗎?

              (二)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

              1)看圖片,了解學校開展了哪些活動。

              2)說說自己參加學校活動的紀念品,回憶自己參加的學校活動,如入隊時的照片,參加活動時的照片,比賽中獲的獎,春游時買的小紀念品,活動后寫的日記,上課時畫的圖畫,制作的美術作品。

              3)講一講對自己印象深的學校活動。

              (三)校園文化探秘

              1)將學生實地了解到的本校的校園文化寫成一個小報告。內容可以為“校園文化面面觀”、“我感興趣的一角”、“我給校園文化的寄語”等幾方面展開。

              2)小組討論,學校設計這樣的校園文化的用意是什么。

              3)“小小設計師”:以小組為單位,結合實際,動手設計學校文化環境,并交流一下自己的設計方案。(jZ139.coM 迷你句子網)

              (四)我給學校寫歷史

              2)以小組為單位,調查、訪問學校成立至今的歷程,學校歷年來取得的成績,優秀學生、模范教師的事例。

              3)多種形式向全班同學匯報各組收集的資料。

              4)大家談談自己調查后的感想,暢想學校的未來可以是怎樣的。

              (五)學習研究活動

              1)給出研究課題:不同地區的學校;不同時期的學校;不同類型的學校。學生自由組合成三個學習小組,開展研究學習。

              2)請學生分組依次上臺進行匯報交流,介紹自己小組的研究課題。

              3)教師分別對各組內容進行補充、講解,生生之間、師生之間共同學生。

              4)教師向學生介紹自己為了實現當教師的理想,曾經就讀了哪些類型的學校。學生談談自己的父母或周圍的人曾經上過哪些學校。

              小學三年級課件 篇5

      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      1、學會本課2個生字。

              2、正確、流利地朗讀課文。背誦課文。

              3、默寫課文。能邊讀邊思考,提出不懂的問題。

              4、理解課文中三句話的意思。能聯系學習的實際,說說從課文中明白了什么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重點:正確、流利地朗讀課文、背誦課文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難點:理解詞、句的意思。

              課時:1課時。

              第一課時

      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      1、學會本課的2個生字。

              2、正確、流利的朗讀課文,通過看注釋,查字典,了解每句話的意思。提出不懂的問題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重點:正確、流利的朗讀課文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難點:理解詞、句的意思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      一、導入:以前我們學過的古文,大家還記得嗎?給大家背一背。說一說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。

              二、新授:

              (一)初讀課文,整體感知。

              1、自由讀課文,把字音讀準確。

              2、指名讀,糾正字音。尤其是“為”、“好”、“樂”、“知”的讀音。

              3、小組互相檢查,做到正確、流利。

              (二)理解詞、句的意思。

              1、通過看注釋,查字典的方法,了解每句話的意思。(小組合作,在書中做好批注。)

              2、提出不懂的問題,全班交流,共同解決。

              3、匯報,交流。

              4、教師指導。

              5、和小組的同學再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,注意把語言組織完整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課堂小結:大家上課時的學習態度非常的認真,能夠完成理解詞句的學習,繼續努力。

              四、作業:抄寫本課的生字,以及“知、好、樂、凡、理、疑、悟”重點詞語的意思。

              小學三年級課件 篇6

              教學目的

              1.理解課文,使學生了解劉胡蘭的事跡,學習她與敵人斗爭的革命精神。

              2.學會本課9個生字,掌握字的音形。

              3.能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。

              4.會默寫毛主席為劉胡蘭寫的挽詞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重難點

              理解課文內容、了解劉胡蘭的事跡,學習她與敵人斗爭的革命精神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時間2課時

              教學準備

              錄音機本課掛圖

              教學過程

              第一課時

              一、創設情境,激發情感

              教師有感情地談話:1947年國民黨統治時期,在山西省云周西村,由于叛徒的出賣,年僅15歲的共產黨員劉胡蘭被捕了。(板書課題出示劉胡蘭像)敵人對她用盡了刑法,劉胡蘭毫不動搖。后,敵人當著鄉親們的面用鍘刀殺害了她。毛主席為劉胡蘭親筆題詞“生的偉大,死的光榮?!?把挽詞板書在黑板上。)

              二、由情入理,感知內容

              1.聽錄音朗讀,學生邊看課文邊用鉛筆劃分自然段。

              2.請五位同學,每人讀一自然段,連讀全文。

              提問:毛主席說劉胡蘭的一生是怎樣的?

              齊讀:生的偉大,死的光榮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以情動情,理解課文

              1.讀第一自然段,回答以下問題。

              (1)劉胡蘭的家鄉在什么地方?

              (2)她犧牲在什么時間?

              (3)她是為什么被捕的?

              2.讀句子,再說說帶點詞的意思。

              由于叛徒的出賣,年輕的共產黨員劉胡蘭被捕了。

              由于:表示事情發生的原因。

              出賣:課文中是指叛徒貪生怕死,向敵人供出了劉胡蘭。

              3.讀第二自然段,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。

              (1)敵人先后幾次采用什么手段對待劉胡蘭的?劉胡蘭是怎樣做的?

              學生回答,教師板書成以下內容。

              板書:①收買“不知道”

              ②威脅“就是不知道”

              ③毒打不動搖像鋼鐵

              (2)結合提問讀課文

              ①敵人開始用什么手段對待劉胡蘭?劉胡蘭是怎樣回答的?

              讀第二自然段前部分到劉胡蘭大聲回答:“我不知道!”

              ②敵人用“槍斃”威脅劉胡蘭,劉胡蘭又是怎樣做的?

              讀敵人又威脅她說:“……”到“不知道,就是不知道!”

              ③敵人的手段都失敗了就毒打劉胡蘭,劉胡蘭又是怎樣表現的?

              讀敵人從劉胡蘭口里得不到什么,到劉胡蘭像鋼鐵鑄成似的,一點兒也不動搖。

              4.讀第三自然段,注意感情。

              敵人使出了殘忍的手段,用死來威脅劉胡蘭,劉胡蘭面對死亡是怎么說的?又是怎么做的?

              (1)把自己當成劉胡蘭,讀她說的話。

              (2)找出表示劉胡蘭視死如歸的詞語。

              板書:挺迎踏走

              5.讀第四、五自然段。

              四、以情悟道,總結升華

              1.朗讀全文。

              2.教師總結。

              同學們,有千千萬萬像劉胡蘭這樣的先烈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,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。他們的血不會白流,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,不辜負他們的希望,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美好,讓我們齊聲朗讀毛主席為劉胡蘭寫的挽詞,以表示我們對烈士的懷念。

              齊頌:生的偉大,死的光榮。

              板書設計

              第二課時

              一、檢查復習,讀準字音

              1.通讀課文,用鉛筆劃出生字詞。

              2.出示生字,讀準字音。

              二、學習生字、分析字形

              劉:左邊“文”,右邊是“刂”旁。

              胡:月字旁,左邊是“古”。

              于:一二于要與干進行區別。

              鐵:金字旁,右邊是“失”。

              士:一十士寫時注意上橫長,下橫短。

              偉:左邊“亻”,右邊“韋”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鞏固練習,完成作業

              1.練習讀字音,并口頭組詞鞏固字義。

              2.抄寫字頭。

              3.默寫毛主席為劉胡蘭寫的挽詞。

              4.留作業寫生字。

              小學三年級課件 篇7

      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      1、圍繞“生活中的傳統文化”這個題目,開展口語交際活動。

              2、能把綜合性學習中搜集到的資料或看到、聽到的內容,整理一下,寫成習作。

              3、讀背十二生肖。

              4、運用已經獲得的識字能力,借助基本字,認識更多的形聲字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重點:

              1、讀背積累成語、詞語,體會反義詞用法及農歷年份編排。

              2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筆謳歌中華傳統文化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難點:

              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評價能力。

              教法學法:

              情境導入法、實物演示法、啟發談話法等

              教學準備:

              及手段十二生肖郵票掛圖

      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      口語交際和展示臺

              一、激情導入。

              1、我們的祖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,中華文化源遠流長,你都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文化?

              2、生自由簡單匯報。剪、扎、編、織、繡、雕、塑、繪、刻……

              3、傳統文化流傳到今天,可謂博大精深、豐富多彩,而且它們就在我們身邊,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。(課件)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生活中的傳統文化。

              二、自學綜合性學習。

              1、自己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內容,你覺得提示了哪幾個方面?請用筆作上記號。

              2、匯報交流。

              3、師生擴展開再說一說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確定目標,準備開展綜合性活動。

              1、介紹同樣的傳統文化的同學自由組成活動小組2——4人,確定負責人。

              2、組內交流,確定匯報方式。

              3、集體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傳統文化。小組代表匯報,不完整的小組成員可以補充。其他同學可以提問。

              4、完成前面綜全性學習的展示,哪個小組完成得好。

              四、習作

              1、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,我們收集了不少資料,有文字,有圖片,也有實物,我們還利用口語交際的方式,看到聽到了許多。想一想,哪些是你想告訴大家的?指名自由交流。

              2、在介紹的過程中,不能完全照抄資料,要用自己的話來講述。

              3、把想告訴大家的、感受深的內容寫下來。既可以介紹自己了解到的傳統文化,也可以寫開展活動時發生的事情。

              4、確定想寫的內容后,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順序寫,想清楚怎么寫才能讓別人讀明白。

              5、在交流和評價習作時,可以按照不同的習作內容分類進行交流,使學生在交流習作的過程中,增進各小組之間的溝通,并豐富對傳統文化的了解。

              6、交流之后,可以把有特色的習作集中起來,裝訂成一本習作集。

              五、我的發現

              1、自己把全部詞語讀一讀。

              2、比一比,看一看,詞語中的帶點字,你能發現什么?

              3、這些是字在同一個詞中,意思是相反的,你能不能舉幾個這樣的例子。

              4、再讀詞語。

              六、作業設計

              按照要求寫一篇作文

              小學三年級課件 篇8

              教學目標

              1能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認識生字9個:璧趙秦藺殿顱齋奉僵;積累含近義詞素的成語;能區分“吩咐”和“囑咐”,并會正確使用。

             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。了解完璧歸趙的故事,并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文中關鍵詞語來復述指定的課文內容。

              3體會藺相如維護國家利益,機智勇敢、不畏強暴的品質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薩沙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蓋在了薔薇花上,體會薩沙要做強者的志氣,感受故事中人們互相關懷、互相愛護的真摯感情以及“每個人都應該保護弱小的人”的高尚情操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媒體課件

              課前學生準備收集《卞和獻玉》和藺相如的故事

              教學流程1.故事導入:《卞和獻玉》

              2.過渡:無價之寶和氏璧歸楚文王后,被視為國寶,在楚國歷代國君手里相傳了370多年。楚國時期,七雄爭霸,各諸侯國都想把這塊稀世之寶據為己有。的“完璧歸趙”就是發生在這個期間的一個故事。

              3.板書課題,激趣思考:“完璧歸趙”是什么意思?(注意:“璧”的字形)

              (二)初讀,感知課文。

              1.學生自讀課文,要求讀準字音,讀通課文,并思考問題。

              2.指名讀課文,齊讀課文(糾正讀錯的生字新詞;指導讀難讀的句段)。

              重點指導詞語讀音:和氏璧藺相如瑕斑宮殿頭顱齋戒弄僵

              難讀句段:藺相如接過玉,退后幾步,靠著宮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,理直氣壯地說:“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,所以把玉要了回來。您要是逼我,我的頭顱和寶玉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!”說著,舉起了和氏璧。

              3.交流:說說對“完璧歸趙”的理解。(后找到“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!”這句話,板書并讀一讀。)

              說明:

              (三)結合重點句子,再讀課文。

              1.為什么“一定要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”呢?

              ⑴引導學生學習1—3節,并思考。

              ⑵趙王碰到了一個什么棘手問題?你能用上“如果……就……”來說好嗎?

              (3)面對如此棘手的問題,藺相如怎么說?(補充資料:藺相如想了一會兒,說∶“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。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,我就把璧交給他;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,我一定把璧送回來。那時候秦國理屈,就沒有動兵的理由?!?沒去秦國之前,藺相如已想好兩個對策,可見這人做事_________

              (4)交流,然后指導朗讀,體會趙王的無奈、藺相如的堅定。

              2.藺相如怎樣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的?默讀4-11小節

              (1)學生自讀課文,了解脈絡

              (謊指瑕疵,要回寶玉;理直氣壯,誓與共存;巧言拖延,爭取時間)

              ⑵抓住藺相如說的三句話展開教學。

              ①找一找:藺相如一共說了幾句話?哪幾句話?

              藺相如知道秦王沒有誠意,上前幾步,說:“這玉雖好,可是也有瑕斑。讓我指給您看。”

              藺相如接過玉,退后幾步,靠著宮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,理直氣壯地說:“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,所以把玉要了回來。您要是逼我,我的頭顱和寶玉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!”

              藺相如知道秦王仍然沒有誠意,說:“和氏璧是奇珍異寶。在我動身以前,我們大王齋戒①了五天。如果大王誠心,也應當齋戒五天。五天后,我再把寶玉奉上。”

              ②說一說:為什么說這幾句話?

              (看到秦王沒有誠意,要回寶玉以爭取主動;再試探秦王;爭取時間把寶玉送回趙國。)

              (3)讀一讀:秦王為什么乖乖就范?體會藺相如的智和勇。

              ●出示撞柱畫面,重點理解第2句話,體會藺相如心情。

              思考:如果秦王沒有勸阻,藺相如會不會與玉同碎?

              ①鼓勵學生做多種設想,并且說出根據;②什么叫“理直氣壯”?③對于秦王的欺騙,藺相如有充分的理由不把玉交給秦王,誰能理直氣壯地讀一讀這幾句話?

              ●品味“只好”

              ①理解“只好”的意思;

              ②找到并讀讀“只好”所在句子,明白“只好”的前因后果,談談自己的體會。

              ●學生互相交流,教師歸納:在趙王為難之際,藺相如挺身而出出使秦國。從藺相如取回寶玉拿在手中到理直氣壯地揭露秦王,從揚言要把“腦袋和寶玉一塊撞碎在柱子上”到巧妙地想出舉行授璧典禮的主意,這一系列語言動作,都表明了藺相如的(隨機應變、大智大勇)。

              (4)指導朗讀:指導學生讀藺相如與秦王的三句對話。

              (5)故事的結果怎樣?(板書:歸趙。)

              藺相如之所以叫人帶著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趙國去,是因為。秦之所以x下令放藺相如回國,是因為。

              (五)學生參照板書復述完璧歸趙經過。

              (六)作業:課外閱讀《湎池會》、《將相如》。

              板書設計13完璧歸趙

              謊指瑕疵,要回寶玉

              藺相如理直氣壯,誓與共存智勇雙全

              巧言拖延,爭取時間

              本課小結通過不同形式的讀,讓學生了解事情的起因,清楚地認識故事的歷史背景接著讓學生默讀重點段,并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,品詞析句,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。

              反饋教學效果的作業1、讀下面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,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。

              (1)藺相如看這情形,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,就上前一步,說:“這塊璧有塊小毛病,讓我指給您看。”()

              (2)藺相如捧著璧,往后退了幾步,靠著柱子站定。他理直氣壯地說:“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。現在璧在我手里,您要是強逼我,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!”說著,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。()

              小學三年級課件 篇9

              一、教材內容:

              義務教育新課標三年級數學上冊第50-55頁。

              二、單元分析:

              “倍的認識”單元內容是在學習了表內乘法口訣和表內除法后出現的學習內容。一共三個例題,例題1通過讓學生用筆圈一圈,數形結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,例題2,是以學生做教室清潔的為情境,根據所給的兩個條件,通過畫圖理解“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”用除法計算的思路。例3,是引導學生用畫圖理解的方式,建立“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”用乘法的計算思路,為解決問題構建“思維模式”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單元目標:

              (1)經歷“倍”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,體驗“一個數的幾倍”的含義。

              (2)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建立“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”的計算思路。

              (3)培養學生操作、觀察、推理能力及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。

              四、單元教學重點:

              經歷“倍”的概念初步形成過程,建立“倍”的概念。

              五、單元教學難點:

              建立“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”的計算思路。

              六、單元教學安排:

              1、倍的認識(例題1,練習十一1、2)

              2、運用倍的知識解決問題: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(例題2,練習十一3、4)

             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(例題3,練習十一5、6)

              3、運用倍的知識解決問題練習課(練習十一7、8、9、10、11)

              第一課時倍的認識

              教學內容:P50例題1,練習十一1、2

      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      1、學生通過圈圖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。

              2、體驗圈一圈、擺一擺的操作活動,經歷倍的概念的形成過程,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動手能力。

              3、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重點:在操作活動中建立倍的概念

              教學難點:能在具體情境中正確說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

              教學準備:

      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      一、導入

              復習乘法口訣,教師引導倒背,選背。

              因為我們中國獨有乘法口訣,所以我們中國人在數學計算這一塊是非常令外國人羨慕的。

              隨著我們進一步學習,乘法口訣是我們必不可少的知識。

              二、新授

              1、教師示范,學生初步感知“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”

              出示P50圖,學生看書上圖,圖上有什么?

              數數各種蘿卜各有多少?

              胡蘿卜有2根,紅蘿卜有6根,畫黑板上,6根紅蘿卜有幾個2根呢?我們用筆一起來圈一圈。

              我們圈了幾次?說明可以圈出3個兩根,我們說紅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3倍。(板書在圖下方)同學們你們會這樣圈嗎?

              2、學生試著圈一圈,感知“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”

              白蘿卜有10根,畫黑板上,那10根白蘿卜有幾個2根呢?先請一個同學來說說你準備怎樣圈?

              打開書,請大家用鉛筆在書上圈一圈那10根白蘿卜,并完成下方的填空。同位互相檢查,同時請一個學生上黑板圈一圈,集體訂正。

              從上面可以看出白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5倍,為什么是5倍而不是3倍呢?

              3、練一練

              做一做1,綠圓片有幾個?黃圓片有幾個?黃圓片每3片為一堆可以圈出幾堆?請你圈一圈,說說黃圓片的個數是綠圓片的幾倍?你能圈出藍圓片是綠圓片的幾倍嗎?

              做一做2,第一行擺5根小棒,第二行要我們怎么擺,4倍是什么意思?

              我們就在紙上第一行先畫5豎線代表5根小棒,第二行怎么畫?請你畫一畫,然后圈一圈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作業設計

              1、P53練習十一1、2

              2、圈一圈、填一填

              小學三年級課件 篇10

      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      1、認字8個,寫字7個。學習多音字“處”,繼續練習獨立識字。

              2、能正確、流利地朗讀課文,能通過查詞典、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“叮囑、開鑿、欣欣向榮、敬仰”等詞語的意思。

              3、能試著給課文分段,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重點:

              認識生字、學習新詞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難點:

              能試著給課文分段,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      一、看圖激趣導入。

              1、出示課件,你知道圖上的人物是誰嗎?

              2、簡介大禹。

              3、今天咱們就去學習關于大禹的故事。揭示課題:大禹治水。齊讀課題。

              二、初讀課文,了解課文大意。

              1、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。要求:讀準字音,讀通句子。

              2、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。

              3、檢查初讀課文的情況:

              (1)出示生字、新詞,指名認讀。

              (2)指名逐段讀課文,糾正字音。

              (3)理解“叮囑、開鑿、欣欣向榮、敬仰”等詞語的意思。

              (4)重點指導書寫:野、塞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再讀課文,理清文章層次。

              (1)輪流讀課文,思考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。

              (2)試著給課文分段。

              四、作業布置:

              查閱有關鯀禹治水的資料。

              小學三年級課件 篇11

              課時目標:

              1、完成詞語超市、連連續續、加標點、寫字板這四個板塊的練習。

              2、積累疊詞,掌握詞語的恰當搭配。

              3、運用標點符號,練習寫好鋼筆字。

              重點:字、詞的積累。

              難點:疊詞的仿寫

      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      一、詞語超市。

              1、出示“詞語超市”,說說這8個詞語有什么特點?

              2、仿說疊詞,并寫一寫。

              3、選擇一個詞造句。

              4、再讀詞語,識記。

              二、連連續續。

              1、出示“連連續續”,自由讀左右兩邊的詞語。

              2、看看這些詞語是什么詞?

              3、師生配合朗讀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加標點。

              1、復習逗號、句號、感嘆號有什么不同的用法。

              2、讀書上的句子,自己填寫。

              3、交流匯報,評價填寫情況。

              4、板書答案,齊讀句子。

              四、寫字板。

              1、出示寫字板中的6個字。

              2、觀察字的結構,發現規律。

              3、重點指導“罰”和“壽”字的寫法。

              4、學生完成寫字板,教師個別指導。

              五、課堂小結。

              這節課學習了疊詞,完成了連線題、給句子加標點,并做好了寫字板,同學們的收獲不少。

              六、作業設計。

              小學三年級課件 篇12

              教學內容:

              人教版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P46~P49頁

      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      1、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、月、日,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。

              2、知道平年、閏年等方面的知識。

              3、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、閏年各有多少天。

              4、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用具:教學課件、各年份的年歷一人一張

      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      一、創設情景,導入課題。

              1、今天來多媒體教室上課大家都很開心,那么讓我們一起記下這個難忘的時刻吧!

              (xxx年3月20日15時30分3秒)

              2、復習舊知,引出新知。

              ①這時刻里有哪些表示時間的單位?

              ②哪些是我們學過的?(時、分、秒)

              ③那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年、月、日。(板書:年、月、日)

              二、自主學習,探索新知。

              1、初步認識年月日。

              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時刻。(課件出示)

              ①介紹: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。這是個偉大的日子,請大家讀一讀這時間。

              ②展示申奧成功的圖片。這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,同學們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?(xxx年)

              ③還有很多有意義的日子,來看看。出示植樹節圖片。(3月12日)六一節(6月1日)

              2、學生介紹有意義的日子。

              一年中還有哪些有意義值得紀念的日子?大家一起在年歷上標出來。

              (人手一張年歷,各種不同的年份)學生匯報。

              3、自主探索,發現年歷的知識。

              年歷上有這么多有意義的日子呀,其實年歷上還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識!請四人為一個小組討論下,看看哪組獲得的信息多。

              4、學生匯報探索到的有關年歷的知識。

              ①一年有12個月。

              ②每月有31天的是:一、三、五、七、八、十、十二月。(大月)

              ③每月有30天的十:四、六、九、十一月。(小月)

              ④二月份有的是28天,有的是29天。

              ⑤一年有365天,366天。(請同學們在本子上算一算,用什么方法算好呢?)

              31×7+30×4+28=365天31×7+30×4+29=366天

              5、學習大月小月的記憶法。

              能記住哪些是大月,哪些是小月么?用什么方法記憶的?

              小學三年級課件 篇13

              教學要求:

              1、知識與技能:

              進行口語交際;完成習作教學;學習多音字;積累古詩詞;學習新生字;展示作品

              2、過程與方法:

              (1)在口語交際中鍛煉流利語言,學會寫作。

              (2)在發現、研究中學習多音字、新生字。

              (3)在背誦中積累。

              (4)在展示中擴大見識。

              3、情感態度價值觀:

              在讀、寫、背中訓練語言能力。

              重難點、關鍵:

              1、進行口語交際。

              2、完成習作。

              3、背誦古詩。

              課時安排:

              3課時

              教學設計:

              第一課時

      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      進行口語交際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      一、導入

              出示展示課余生活的照片

              二、交流看相片的感受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分小組講自己的課余生活

              1、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

              2、交流自己有什么收獲。

              3、交流有什么感受。

              4、講講今后的打算。

              四、請講得好的同學上臺講述自己的課余生活。

              1、生講,師略記條理。

              2、予以講解、梳理。

              五、評比。

              1、每組選出一個上臺。

              2、評比誰講得好。

              六、作業:

              回家講給媽媽聽。

              第二課時

      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      完成習作。

              教具準備:

              帶上各自與課余生活有關的器具

      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      一、激情導入

              1、出示幾個同學課余生活的用品:書、畫畫、樂器……

              2、讓學生自由講自己的課余生活。

              二、引導寫作

              1、請幾個同學上臺講述。

              2、老師點評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寫作

              第三課時

      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      1、掌握多音字。

              2、背誦古詩。

              3、從生字中學生字

              教具準備:

              課件

      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      一、認讀生字、區別、組詞、掌握多音字

              二、古詩

              1、出示古詩,學習生字

              2、師范讀,學生跟讀

              3、議議詩意:一個小孩坐在河邊學釣魚,他傾斜著身子坐在草叢中,綠草半掩著他的身體。過路人向他問路,他一句話也不回答,只是擺手示意不讓問路人靠近,唯恐發出響聲把要上鉤的魚兒嚇跑了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學習新生字。

              四、作業:

              背誦古詩

              小學三年級課件 篇14

      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      1.認識生字7個;積累含近義詞素的成語;會使用“吩咐”和“囑咐”。

              2.正確朗讀課文。

              3.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,重點學習:讀句子提出問題,并在課文中找有關句子。

              4.了解藺相如完譬歸趙的故事,體會他機智勇敢、不畏強暴的人物特點。

      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      一、導入,激趣。

              1.故事導入:《卞和獻玉》。

              2.板書課題,激趣思考:“完璧歸趙”是什么意思?

              二、初讀,感知課文。

              1.學生自讀課文,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思考問題。

              2.指名讀課文,齊讀課文(糾正讀錯的生字新詞;指導讀難讀的句段)。

              3.交流:說說對“完璧歸趙”的理解。(后,找到“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!”這句話,板書并讀一讀。)

              三、結合以上句子,再讀課文。

              為什么“一定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呢?

              1、引導學生學習第1-3節,并思考。

              2、交流,然后指導朗讀,體會趙王的無奈、藺相如的堅定。

              (教師適當詮釋藺相如此行的重任。從國力來看,趙國只能答應交換;要是讓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,趙國就會被人小視。)

              藺相如是怎樣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的?

              1、學生自讀課文,了解脈絡(要回寶玉、爭取時間、派人潛送;參插《詞句活動室2》)。

              2、抓住藺相如說的三句話展開教學。

              ①找一找:藺相如一共說了幾句話?哪幾句話?

              ②說一說:為什么說這幾句話?(看到秦王沒有誠意,要回寶玉以爭取主動;再試探秦王;爭取時間把寶玉送回趙國。)

              ③讀一讀;秦王為什么乖乖就范?體會藺相如的智和勇。(第1、3句話的理解,可以從秦王的反應表現入手,譬如:“信以為真”和“只好同意”。第2句話作為重點來理解,可從藺相如的動作、神情和語言入手。)

              四、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其它句子。

              1.學生劃出不理解的句子,并提出問題。

              2.在小組內通過聯系上下文討論解決。

              3.教師適當組織全班討論。

              五、有感情地朗讀全文。

              六、指導完成《詞句活動室1》。

              1、補充完整。

              2、提示學生注意每個詞語中所填入的字詞的意思。

              3、再寫幾個類似的詞語。

              七、作業

              課外閱讀《澠池會》、《將相和》

              精品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